亚洲金属百科
金属百科
亚洲金属网 > 金属产品库 > 电解铝百科 > 电解铝工艺
1886年,美国工程师Hall发明了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炼铝,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炼铝的工艺和原理没有大的变化,主要的发展体现在电解槽的不断改进,以应对能源费用的逐年增高、环境保护的日趋严格和劳务费用的上涨等成本问题。电解铝发展经历了预焙阳极——自焙阳极——大型预焙阳极的发展历程。我国在80年代之前电解铝主要以自焙阳极电解槽为主,在8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到2000年已基本淘汰了自焙阳极电解槽,以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为主。

自焙槽生产电解铝技术有装备简单、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的特点,但却有烟气无法处理,污染环境严重,机械化困难,劳动强度大,不易大型化,单槽产量低等一些不易克服的缺点,当前已基本上被淘汰。当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及生产企业都在使用大型预焙槽,槽的电流强度很大,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单槽产量高,而且满足了环保法规的要求。我国已完成了180kA、280kA和320kA、400kA、500kA以及600kA的现代化预焙槽的工业试验和产业化。以节能增产和环保达标为中心的技术改进与改造,促进自焙槽生产技术向预焙槽转化,获得了巨大成功。


铝电解的全部生产过程分 3 个阶段,即焙烧、启动和正常生产,其中焙烧和启动大约经历几天或十几天,其质量好坏对于以后的正常生产以及电解槽的寿命有很大影响。

1)焙烧:电解槽的焙烧主要目的是烘干炉体,使电解槽达到 930℃~970℃的操作温度,防止启动时加入槽内的熔融电解质凝固,一般需要4~8天。
2)启动:在焙烧结束后,融化冰晶石等溶剂形成铝电解所需的熔融电解质,同时进一步加热炉内衬及清理炭渣,使电解槽的主要技术参数进入到电解所需的范围之内。
3)正常生产:在930℃~970℃高温环境的电解槽内,1.92~1.94吨氧化铝作为原料与冰晶石、氟化铝等氟盐溶剂形成熔融状态的电解质。通入13,500kwh直流电进入电解槽,在阴极和阳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得到电解产物。阳极上是CO2(约75%~80%)和 CO(20%~25%),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和固体粉尘。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需对阳极气体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有害气体和粉尘后排入大气。阴极上是铝液。氧化铝熔融于冰晶石形成的电解质的密度约为2.1g/cm ,铝液密度为2.3 g/cm,两者因密度差而上下分层,铝液沉淀于电解槽底部,用真空抬包抽出后,经过净化和过滤,获得1吨 99.5%~99.85%纯度的原铝。

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2Al2O3==4Al+3O2。

阳极:2O2ˉ-4eˉ=O2↑

阴极:Al3+ +3eˉ=Al。

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 热门推荐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