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属百科
金属百科
亚洲金属网 > 金属产品库 > 煅后焦百科 > 煅后焦工艺
石油焦原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处理的过程称之为煅烧。煅烧的目的是排出原料中的水分、挥发分,使石油原料充分收缩从而提高其物理化学性能。


一般情况下,石油焦从200℃开始溢出挥发分,到1100℃时挥发分基本逸出量最大。在700℃左右时,石油焦挥发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及碳氢化合物热解所分解的氢,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气体逸出量减少,热解的温度增加,进一步促进结构的紧密化。在煅烧石油焦时O2、N2、CO、CO2、S单质受热相继排除,在1350℃时石油焦的内部呈平面网状结构。这种微观结构的变化反映在煅后焦物理性能指标的改善。

后焦粉末电阻率的大小被普遍用于衡量煅烧程度。在400~800℃期间,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石油焦粉末2电阻呈直线下降;在800~1000℃期间,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石油焦粉末电阻率虽然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较第一阶段明显减小;在1000~1250℃期间,石油焦粉末电阻率仍有小幅下降,但变化不大。由此可见,在石油焦原料确定情况下,煅烧温度是决煅后焦质量的关键。


煅后石油焦常用的生产工艺有两种,分别是回转窑生产工艺和罐式炉生产工艺。国外石油化工企业多半是采用的回转窑生产工艺来煅烧石油焦,而在国内,常采用罐式炉生产工艺来煅烧石油焦。回转窑生产工艺较为简单,重点是控制煅烧的时间和温度,可以加工多种石油焦,但是回转窑不能加工高挥发燃烧份的石油焦。只能采用罐式炉生产工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开发研究更为优化的罐式炉生产工艺,包括增大产能,来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余热和废气的管理。因此罐式炉生产工艺将会是今后发展的一大主力。
  • 热门推荐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