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德国萨克森州厄尔士山脉的矿工注意到,有些矿石会干扰锡石的还原,并产生矿渣,矿工给这些矿石起了一些德国绰号:"wolfert"、"wolfrahm"。
- 1758年,瑞典化学家和矿物学家克朗斯泰特发现一种矿物,他将其称为"tungsten",在瑞典语里意为"重石"。他深信这一矿物中包含一个尚未被发现的元素。
- 1781年,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发现了白钨矿,并从中提取出了钨酸。他认为通过还原钨酸可能会获得一种新的金属。
- 1783年,胡塞•德卢亚尔和浮士图•德卢亚尔兄弟从黑钨矿中也提取出了钨酸。同年,他们用碳还原三氧化钨首次得到了钨粉。
- 后来,Jöns Jacob Berzelius和Friedrich Wöhler给这一金属起了一个新名字:wolfram,但这一称法在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比较受认可,而英国、美国等国家更喜欢使用克朗斯泰给这一金属起的名字"tungsten"。
- 1841年,化学家Robert Oxland取得了钨酸钠、钨酸和金属钨生产方法的英国专利权,这是钨现代化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为钨的工业化生产开辟了道路。
- 18世纪50年代,化学家就注意到了将钨添加到钢中会对钢的性质产生影响,然而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钨钢才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含钨量达20%的高速钢于1900年首次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这种钢的出现标志着金属切割加工领域的重大技术进步。
- 1900年,俄国发明家А.Н.Ладыгин首先提出将钨应用到照明灯泡中。1903年美国的库利吉采用钨粉压制、重熔、旋锻、拉丝工艺制成钨丝,钨丝的出现推动了照明行业的发展,该方法也被认为是近代金属粉末生产的开端。1909年,Кулидж创造了粉末冶金法,该方法采用了压力加工的工艺方法,使钨在电真空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 1925年施劳特尔获得发明碳化钨钴硬质合金的美国专利权,这种专利方法于1926年首先在欧洲用于工业生产,这是现代钨工业生产工艺的基础。1927-1928研制出以碳化钨为主要成分的硬质合金,这是钨的工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些硬质合金由于其良好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到现代技术中。
- 我国钨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此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钨工业体系;第二个阶段是1981~2000年,钨冶金、加工及硬质合金业发展迅速,单一钨精矿出口的局面因为产品结构的调整而改变;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后,我国钨行业发展进入了全新时期,生产规模、技术、市场竞争力都已达到一定水平。
- 近年来,我国钨产业发展迅速,全国钨精矿产量近几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我国也已成为全球钨主产国,年均钨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80%左右,居世界第一。全国钨企业也在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系列产品。2012年随着我国各项出口配额、限采、行业整合等政策的推出,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 钨出口配额和关税取消
- 2014年12月底,我国商务部取消了2015年钨出口配额限制,但钨出口资质企业名单没有太大变化,上市公司五矿、厦门钨业、章源钨业等均列入名单。虽然国际钨价比国内稍高,出口有些利润,但欧洲经济疲软及走私猖獗,因而钨出口偏淡。2015年5月1日,我国取消了钨产品出口关税。此外,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也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钨资源税清费立税、从价计征改革。钨、钼应税产品包括原矿和以自采原矿加工的精矿,钨资源税适用税率为6.5%。
- 钨产业存在问题
- 我国钨行业发展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如资源利用效率低、出口结构不合理,高端产品少、国内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业内专家呼吁,我国钨产业应控制总量,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通过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视再生利用工作,促进我国钨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
-
介绍
-
历史发展
-
资源分布
-
应用
-
冶炼方法
-
种类
-
健康影响
-
回收利用
-
行业标准
-
名企
-
推荐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旨在传播金属行业知识,为用户提供参考、借鉴和交流之用。知识内容整理秉承“新、全、专”原则,尽量为用户提供最可靠的知识信息。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