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属百科
金属百科
  • 锑的历史及发展
  • 人类对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早在公元前3100年的埃及前王朝时代,三硫化二锑就被当作眼影粉使用。在迦勒底的泰洛赫(今伊拉克),曾发现一块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锑制花瓶碎片。而在埃及发现的镀锑器,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至前2200年间。公元前18世纪左右,人们在匈牙利发现了小块锑,但很长时间,人们并未真正认识这种金属。在公元前6-7世纪装饰砖的釉料中也发现了黄色的锑酸。在中世纪,锑被用来制作铅字,还被当作泻药使用。1777年,德国采矿官员包恩在西班包根(siebenbürgen)发现了天然锑,他把这种辉锑矿焙烧后,变成氧化物,再用碳还原,便得到了金属锑。
  • 瓦伦廷(B.Valentine)的著作Triumphal Chariot Of Antimony1556年德国冶金学者阿格里科拉(G.Agricola)在其著作中叙述了用矿石熔析生产硫化锑的方法,但当时他将硫化锑误认为锑。1604年德国人瓦伦廷(B.Valentine)记述了锑与硫化锑的提取方法。18世纪已经开始采用焙烧还原法炼锑了。直到1896年人们才制出电解锑。1930年以后,锑矿鼓风炉熔炼法成为生产金属锑的重要方法。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了多种挥发熔炼和挥发焙烧法。
  • 随着锑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锑的产量也在稳定增长。2011年全球金属锑总产量为17.8万吨,2012年为18万吨。目前世界上锑主产国有中国、南非、玻利维亚、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这五个国家锑年产量占全球锑产量的90%以上,而中国则是锑最大的生产国。全球锑主要消费国(地区)有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和东南亚。锑消费的主要领域是阻燃剂、蓄电池合金、催化剂以及玻璃澄清剂等方面,其中阻燃剂占锑总消耗量的60%左右。
  • 我国锑应用发展史
  •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使用锑较早的国家之一,但是当时锑被称作"连",在《汉书•食货志》和《史记》中均有记载。
  • 明朝末年(154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最大的锑矿产地——湖南锡矿山(今属湖南冷水江市),但当时把锑误认为锡,故命名锡矿山,直至清光绪16年(1890)经化验才知道是锑。光绪23年(1897)创办的“积善”厂是锡矿山最早的锑炼厂,使中国的"连锡"转入锑生产的时代。1908年湖南华昌公司从法国引进挥发焙烧法,开始用此法炼锑。从1908年以后数十年间,中国锑产量常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而锡矿山自1912-1935年间的锑产量就占到世界产量的36.6%,占全国的60.9%。1942年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冶金学家,世界最早的锑冶金专家之一王宠佑与美国人霍德森(Hodson)共同取得飘浮熔炼—气态还原熔炼的专利权。
  •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锑矿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和开发,并发展了硫化锑精矿鼓风炉挥发熔炼。从1990年到现在,我国锑矿开发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1990-1996年为第一个阶段,该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为锑矿开发带来机遇。1997-2003年为第二个阶段,该阶段锑矿开发处于回落期,主要是受到1996年我国房地产泡沫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等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2004年至今,我国锑矿开发进入新的过度开发阶段。
  • 近年来我国锑产量统计
  • 作为全球最大的锑生产国,2012年我国锑精矿产量为13.2万吨(金属量)。2012年,我国锑及锑制品共出口至37个国家地区,而对美国、香港、台湾、日本和荷兰5国的出口量占我国出口总量的84%。2013年锑金属产量为124,755 吨。2014年中国锑金属产量达13.55万吨。
  • 我国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随着我国锑行业的不断发展,锑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随着我国锑矿资源的持续过度开采,锑矿储量消耗速度远远大于可开采储量的增长速度,可采储量逐年减少,后备基地已显不足。
  • 我国锑矿开采企业也存在产能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保护资源,促进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国务院于1991年发布《关于将、锡、锑离子型稀土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通知》,首次将锑列为国家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国土资源部也从2009年开始对全国锑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明确了限采限产的方向,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了锑供应。2013年锑矿(金属量)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8000吨,其中主采指标75360吨,综合利用指标22640吨。不过,国土部表示,2014年度不再下达锑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