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钼是在18世纪后期被人们发现的,但在钼被发现之前,就已经被人们使用,如14世纪,日本使用含钼的钢制造马刀。16世纪,辉钼矿因为与铅、方铅矿及石墨的外观和性质都很相似,被人们当作石墨使用,当时的欧洲人还将这几种矿石统称为“molybdenite”。
- 1754年,瑞典化学家BengtAnderssonQvist检测了辉钼矿,发现里面不含铅,因而他认为辉钼矿与方铅矿并不是同一种物质。
- 1778年,瑞典的化学家舍勒发现硝酸与石墨不起反应,而与辉钼矿反应后获得一种白色粉末,将它与碱溶液共同煮沸,结晶析出一种盐。他认为这种白色粉末是一种金属氧化物,用木炭混合后强热,并没有获得金属,而当它与硫在一起加热后却得到原来的辉钼矿,因而他认为辉钼矿应该是一种未知元素的矿物。
- 根据舍勒的启发,1781年,瑞典人耶尔姆用“碳还原法”从这种白色粉末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金属,并将该金属命名为“Molybdenum”。
- 由于钼易于氧化,脆性大,钼冶炼和加工水平有限,钼一直不能进行机械加工,因而无法大规模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所用的也仅仅是一些钼化合物。1891年,法国的斯奈德Schneider公司率先将钼作为合金元素生产了含钼装甲板,发现其性能优越,而且钼的密度仅是钨的一半,钼逐渐取代钨成为钢的合金元素,从而拉开了钼工业应用的序幕。
- 19世纪末,人们发现钢中添加钼后,钼钢的性质和同样成分的钨钢性质相似。1900年,钼铁生产工艺被研制出来,钼钢能满足炮钢材料需要的特殊性能也被人们发现,这使钼钢的生产在1910年得到迅速发展。此后,钼成为耐热和防腐的各种结构钢的重要成分,也成为有色金属-镍和铬合金的重要成分。
- 金属钼的工业生产以及在电气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大约是与金属钨在同一年代(1909年)开始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生产这两种致密金属的粉末冶金法和压力加工工艺已研究成功,完全可应用于生产,另一个原因是一战的爆发导致了钨需求的剧增,而钨铁供应短缺加速了钼成为许多高硬度和耐冲击钢中钨的替代品。随着钼需求的增长,人们开始寻找钼的新来源,最终人们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了大型克莱麦科斯钼矿床,并与1918年开始开采。
- 为了解决一战结束后钼需求锐减的问题,人们开始研究钼在新的民用工业的应用,例如将含钼的合金钢用于生产车轮。1930年,研究者提出锻造和热处理钼基高速钢必须有适当的度,这一发现为钼打开了新的应用市场,对钼作为合金元素在钢铁和其他领域应用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钼已经成为了广泛使用的工业原料。二战期间,美国的克莱麦克斯钼业公司研究出真空电弧熔炼法,用这种方法得到了重450-1000千克的钼锭,为钼作结构材料开辟了道路。1945年,二战的结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钼在民用工业领域应用的研究,战后重建也给许多含钼工具钢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市场。50年代后,人们对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耐热钼基合金的成分和生产工艺。而今,钼材料的高纯化、复合化、纳米化是研究的主要方向,钼全球年产量也已经由70年代末期的10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22.5万吨,钼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钢铁、石油、化工、电气和电子技术、医药和农业等领域。
- 我国在五十年代末才开始兴建钼冶炼厂。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我国的钼冶金工业增加了很多新厂并开始向深度加工发展。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钼行业的采选能力有了大幅增长。2006年钼矿采矿能力为9.3万吨(实物吨),2008年为17.1万吨,2013年提升至31.3万吨;钼矿选矿能力也从2006年的13.2万吨(实物吨)提高到2008年的21万吨,再提高到2013年的35.2万吨。我国钼矿采选能力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辽宁、吉林等地,即钼矿资源集中的省。上述四省的钼采矿能力、选矿能力分别占全国总能力的71%和80%。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我国钼矿采矿产能利用率为92%,选矿产能利用率为77%,即从2008年起,我国钼选矿产能已出现过剩情况。2013年我国钼矿选矿产能利用率大致统计与估算为78.6%,与2008年相似。
- 我国钼精矿产量也随着采选能力提升不断增长。2006年钼精矿产量(金属吨)为4.5万吨,2008年为8.1万吨,2012年提升至12.1万吨。由于产能过剩,2013年钼均价高于2003年但低于2004年,已基本触底,所以2013年钼精矿产量下滑至11.8万吨。
-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优势矿产资源,我国政府已于我国自2007年6月18日起对钼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每年公布钼出口总量。此外,我国政府已经将钼纳入稀有金属指令性生产计划中,其中2010年钼精矿(含钼45%)指令性生产计划为18.5万吨。2014年12月,商务部下发“015年钨、锑、白银、铟、锡”等配额数量及出口企业名单,取消了2015年钨、钼出口配额,并在此基础上取消了钼出口资质管理。2015年5月1日,我国取消了钼产品出口关税。与此同时,我国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钼资源税清费立税、从价计征改革。
- 随着我国钼行业的发展,我国钼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我国小规模钼企多,强企少,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重;出口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技术落后等。
-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钼行业应在充分利用我国钼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钼矿优强企业与中小企业应加大战略合作共赢力度,逐步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规模化钼矿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此外,我国政府和企业也应继续加大钼矿资源勘查投入力度,坚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三结合,同时也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并对这些设备和技术进行消化创新。在此基础上,我国钼企也需要扩大矿产经营范围,从单一钼矿开发利用向铜钨等多金属开发利用转型。此外,我国钼企也需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境外资源。
-
-
介绍
-
历史发展
-
资源分布
-
分类
-
应用
-
生产方法
-
回收利用
-
健康影响
-
环境影响
-
行业标准
-
名企
-
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旨在传播金属行业知识,为用户提供参考、借鉴和交流之用。知识内容整理秉承“新、全、专”原则,尽量为用户提供最可靠的知识信息。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