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属百科
金属百科
亚洲金属网 > 金属产品库 > 烧碱百科 > 烧碱产能
2010-2022年,中国烧碱产业及氯碱行业的发展经历了由飞速发展到增长放缓再到稳步提升的过程。2010-2014年的氯碱行业处于持续复苏和高速发展阶段,其间烧碱产能、产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6.7%、11.1%,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11.4%,产销两旺。2015年在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下,行业新建及扩建趋于理性,同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优胜劣汰、落后产能的退出速度加快。数据方面,烧碱在2015年的产能、产量增长率分别为-3.9%、-4.8%,需求方面也出现了-4.3%的下降。这一时期,氯碱全行业连续亏损,行业进入寒冬期。2016-2022年,产业供给侧改革政策全面实施,竞争力较弱的企业陆续退出市场,生产企业质量提升,行业产能低速增长,供给侧改革作用初步显现。同时期,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氯碱下游行业需求稳步提升,地产、建材等主要下游应用行业复苏,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改善。


国内烧碱产能及产量分布大体一致,分布集中在华北、西北和华东,占比分别达 35%、 24%、20%;产区与需求及成本有关,如华北烧碱下游氧化铝行业较集中,华东烧碱下游纺织印染、造纸行业等较集中,西北则是有丰富的原盐、煤炭等资源。具体到省份来看,山东产能最大,占比26%,其次是内蒙古及江苏省,三省烧碱产能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 43%。


中国烧碱生产企业共 160多家,产能集中度并不高,目前产能在 100 万吨以上的企业仅 4家,企业数量占比为 2.4%,产能占比 10.4%;产能在 50~100万吨之间生产企业有 20 家,占总产能的 27.9%,主要集中在山东、山西、河北、天津、江苏、 浙江、 上海、陕西、宁夏、内蒙古以及河南;产能在 30~50 万吨的生产企业有 37 家,产能合计 1335 万吨,占总产能的 29.4%;剩余产能均在 30 万吨以下。

目前企业多往产业链一体化道路走,上文产业链提到氯碱工业另外一个产品则是液氯,由于其属于危害品,运输及储存较为困难,因此多数会配套耗氯装置,另外部分烧碱企业会配套下游耗碱装置以及自备电厂装置来减少成本。目前烧碱企业中有耗氯下游配套127家,占比77%;有耗碱下游配套32家,占比20%;有自备电厂配套的生产企业78家,占比48%;有原盐配套的生产企业30家,占比18%。


  • 热门推荐
产品推荐